综合事业局首届读书活动特等奖作品
作者:许丹昊
她是成长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姑娘,近代中国最繁华的都市,构成她生活中最平常的风景;
她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史学才女,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,辉映她读书时最熟悉的寒暑。
她是那个年代 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前程似锦,未来可期。任谁也未曾想到,这个娇小的姑娘,竟走上了远离父母家乡,和丈夫多年分隔两地的生活之路。任谁也未曾想到,这个娇小的姑娘,以自己瘦弱而有力的臂膀,扛起了敦煌文物保护的旗帜。
她的名字叫樊锦诗。
痴与执
国学泰斗季羡林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来评价敦煌研究院,“前有常书鸿,后有樊锦诗”。常书鸿被称为“敦煌的守护神”,从1943年起就扎根敦煌,是筚路蓝缕的第一代开拓者。能够与他并立得到国学大师的肯定,可见樊锦诗的地位之高、影响之大。她又被称为“敦煌的女儿”。
“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”国家荣誉称号、“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”改革先锋称号、“最美奋斗者”称号······这一长串光芒四射的头衔展现着樊锦诗光辉灿烂的奋斗人生。从1962年在宿白教授的带领下来实习,她就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此后,她扎根敦煌,与鸣沙相伴,开启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文物研究与保护的奋斗之旅。
敦煌是东西方多个文明交融碰撞的交汇点,有着极丰富的内涵与极高卓的价值。然而,历史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,风沙、盗匪、战乱,都给这片土地上的文物带来了极大的破坏。樊锦诗身先士卒,从抢救性保护入手,逐步过渡到科学保护阶段,借助实验室的先进手段,充分模拟测试,为保护文物立下了汗马功劳,更成为了国内文物系统唯一的*********古代壁画和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惠及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。
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,她更是敢为人先,勇挑重担。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旅游开发,既满足游客的需求,又全面保护文物的风貌。敦煌是全国文物保护的领头羊,不仅在于敢于放弃经济利益维系长远发展,更在于敢于求新求变。樊锦诗作为带头人,充分利用先进技术,开创性的打造“数字敦煌”工程。千年的壁画借助高科技实现了在互联网上的分享,更多的人得以领略敦煌文化的风采,敦煌文化也在她的坚守与执着下,传向更为广阔的天地。
爱与真
曾经读过《季羡林日记》,除了感喟于老人家生平阅历之丰富、学术学养之高深之外,更钦佩于老人家一切如实阐述,毫不讳言。读《我心归处是敦煌》也有同样的感触,樊锦诗从不为维护”敦煌的女儿“之名,而臆造出多少丰功伟绩,甚至连亲身艰苦奋斗打拼的成果也往往一笔带过,一笑置之。在敦煌几十年的岁月中,那种政治环境、自然环境的艰苦,身心的煎熬、纠结,都原原本本的流露在书卷里。
来敦煌从来不是她主动的要求和选择,而是院系老师一次不成功的安排(原本计划派后面的学生接替,却因政治运动而未遂);守敦煌并不是她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信念,与大城市生活的落差、婚后产后的切实困难也曾让她心生动摇。我们可以想见,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不丰富的年代,处于敦煌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生存的境况是何等的艰苦。我们可以想见,面对夫妻分隔十九年,寄养的儿子都不认得自己的境况,内心该是何等的苦闷。
我们钦佩英雄,但最动人的英雄并不是仅仅给人一个远远的伟岸的身姿,而是让人理解他的内心。伟大的成果最感人至深的不止是结果本身,更是得知了过程后将心比心的震撼。
樊锦诗不是那种只能让人仰慕的英雄。虽然她的壮举与成就毫不逊色于领域内任何一位大家,但是,她的心路历程更让人觉得可亲可近。透过这满纸沧桑,我们才会真正的被她那句 “无论多难,一进洞窟就都忘了”所深深打动。
这绝不仅仅因为敦煌文化的魅力,也不仅仅因为东西方多个文明碰撞的雅音,更因为她,一个真实而伟大的人格,在面对艰难困苦之后,依然选择为理想而奉献,因坚守而执着。
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,被她称呼为”老彭“。这个坚韧的汉子,为了爱情而多年默默付出。身处繁华的都市武汉,而心心念念远在敦煌的”飞天“;身为七尺男儿,更多的承担起养育照料子女的责任;作为武汉大学考古系的开创者和领导者,为了夫妻的团聚毅然放下似锦前程,奔赴敦煌沙海。
他们的爱情是质朴的。从毕业到确立恋爱关系,也没有真正相守太久。然而,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、距离的考验、贫穷的考验、寂寞的考验。时至今日,虽然彭金章先生人已作古,然而二老的情谊依旧醇厚如初。当朋友的电话问及”你现在跟谁过呀“,她脱口而出:跟老彭过。当除夕夜万家团圆时,她会拿出老彭放大的照片,轻轻婆娑:
老彭啊,咱俩一起过春节。
2019年,樊锦诗获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。颁奖词里赫然写道:
舍半生,给茫茫大漠。从未名湖到莫高窟,守住前辈的火,开辟明天的路。半个世纪的风沙,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。一腔爱,一洞画,一场文化苦旅,从青春到白发。心归处,是敦煌。
我想,她就像那被时代的劲风吹抵敦煌的一颗种子,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积蓄力量,萌发生长。她的胚芽里有对故乡亲人的不舍,有对爱侣子女的眷恋,更有对这一方土地、这一片石窟的热忱。时光飞逝,当年的嫩枝已成长为参天的巨树,为脚下的土地遮风挡雨。你听,长风起处,有枝头的叶语由远而近——
人生处处皆吾土,岂必天南是故乡。